首页

简公主调奴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9 13:49:23 作者: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浏览量:13749

  央视网消息:4月19日,教育部部署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推进工作,这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实践。那么,什么是“101计划”?这项改革究竟要改什么?

  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筑基性工程,重点任务是建设一批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核心课程,一批反映国际学术前沿、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核心教材,一支一流教师团队和一批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一流实践项目,以课程、教材、教师、实践项目等基础要素“小切口”,牵引教育教学模式“大改革”。2021年12月,试点工作率先在计算机领域启动。

  据介绍,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已经有80多位国内外顶尖专家、50多名院士深度参与,将通过样板示范辐射带动更多基础学科领域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记者探访计算机领域“101计划”试点

  目前,计算机领域“101计划”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试点建设,效果怎么样?一起跟随记者去看一看。

  在北京大学,大二学生钱易正和同学们备战一项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总决赛。这段时间以来,“101计划”打造的这个编程训练实践项目平台给他们提供了诸多助益,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评测,还能支撑多门编程课程的实训。

  据了解,计算机领域“101计划”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建设已经形成了涵盖400多个项目的实践平台,可以提供课程列表、教材推荐、实验项目资源等功能。此外,在建设“101”计划核心课程和核心教材的过程中,不同学校的老师们也增加了交流学习的机会。

  据了解,计算机领域“101计划”在推进中已经有1500多位教师参与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惠及2万余名学生。下一步,还将分批次将优秀建设经验和模式进行推广。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郭耀称:“目前,来自将近200所学校的老师都参与了我们12门核心课程的师资培训,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学校都参与了进来,后续我们建设的成果会陆续向全国1000余所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推广。”

  9个基础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全面推开

  在4月19日教育部召开的推进会上记者了解到,“101计划”目前已在计算机、生物科学、经济学等9个基础学科领域全面推开。

  继计算机领域之后,目前,全面推开“101计划”试点工作的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等八个基础学科领域,分别由该领域高水平专家牵头实施。

  经济学领域“101计划”牵头人、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表示,经济学“101计划”有20所全国经济学拔尖基地的高校参与,形成了10门核心课程,已经开始试讲。经济学“101计划”是建立在自主知识体系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在每个领域设计课程、教材,确定实验项目,培养师资。经济学“101计划”的目标是培养有理论创新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生物科学领域“101计划”牵头人、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生物学布局了11门核心课程,每一门核心课程有核心理论教材,每一门教材也都编撰了讲义、知识点,就像是一个琳琅满目的超级商场,每个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适用范围。通过这样一个系统改革工程的实施,能够系统性提高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

  据了解,生物科学、经济学等8个领域“101计划”自去年4月19日启动以来,已经形成了共计107门一流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的建设规划。下一步,还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建设知识图谱和能力素质图谱,推动在所有试点建设领域搭建教育大模型。 【编辑:梁异】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近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期间,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前主席阿代尔·特纳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这些年来在减排与一些对未来至关重要的领域中作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在技术层面,中国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电池等领域的领先者,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电动车企业。目前唯一真正生产实惠且优质电动车的是中国,我们应该完全开放,允许英国公民购买中国的电动汽车。他说:“我在租车时,希望租到中国的电动汽车,因为它们很棒。”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三次委员长会议 听取有关草案和议案审议情况汇报 赵乐际主持

15日,2024年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宣传活动暨“放心消费在福建”三年行动启动仪式在福州举行。该场活动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18家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举办,相关部门披露了上述数据。

打击网络谣言 共建清朗家园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3月辟谣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和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为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广交会期间出租车零钱备付拟实现全覆盖

“普法公交车”车身及内饰随处可见法治元素,涂装“普及网络法律知识 共建清朗网络空间”“e法e同行 护航新征程”“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京津冀站’活动”等内容。

沈阳文旅交流活动聚焦城市更新 五项目签约促文旅融合

“你是否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过一项新知识或新技能?结合你的经历,谈一谈你是怎么掌握的,以及如何应用到学习或者实际工作中的。”一个身着淡蓝色衣服的女性“面试官”端坐在屏幕正中间,右上角的摄像头记录着面试者自己的表情神态,而屏幕正下方,一个显示着“本题剩余时间”的计时器已经开始读秒。

相关资讯
超5000列!前9个月阿拉山口口岸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创新高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一是加快培育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深化各领域多学科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大力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熟悉产业现状、把握世界科技大势、善于统筹协调的世界级科学家和领军人才。二是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既要尊重科技自身发展内在规律,又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拓展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发展新质生产力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着力构建系统性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本身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通过资助科技计划项目、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鼓励支持先发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以更好保障知识产权为创新者减负鼓劲,激发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经济日报)

热门资讯